2015年5月13日 星期三

學會接受需要的勇氣



比起學會反抗,學會接受更需要勇氣。
 
那些曾經傷害過你的人們,光聽到他的名字、想到那些人的嘴臉,湧上心頭的那一股憤怒與挫折感就讓我們好無力,「接受」談何容易?
我們當然可以選擇一輩子都不去接受這個人,
如果可以,我們大可讓彼此的生命各自獨立、遠離彼此的生活圈!
只是有一天你會發現,生活的另外一邊又有另一個人以類似的姿態進入你的生命,他們都一樣會踐踏你的自尊、控制你的人生、以詆毀造謠、無視或背叛等路數對待你,

他們讓你覺得自己好像很沒用、失去自信、覺得自己很沒有價值,
他們茁壯了你的自卑感。
為了不讓自己有這樣的負面感受,你勢必再起「反抗」,

把門關起來不讓他們進來、或是再度遠離。
只是,當我們讓自己的人生變成一場一場的對抗與逃亡,
我們的心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之前說過,潛意識會幫助我們找人來「跟我們作對」,
這些你想要反抗的人,你會想問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對我?」
我們之所以反抗,都是因為他們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不被愛,
但要去接受自己不夠好、不被愛的事實,是很痛苦的,
我們的「意識」會先去否定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怎麼可能?我那麼努力!他在說什麼鬼話?他怎麼可以這樣做?這種人根本沒資格說我!這種人都去死吧!」迸出類似這樣的台詞來保護自己,反抗此就開始了,畢竟意識最擅長的,就是把問題全部都丟給別人,讓自己的心「暫時」好過一些。
 
但透過這樣的憤怒,
或許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是用什麼標準怎麼衡量自己的?
是不是我非得要成為對方的期待,才覺得自己夠好、值得被肯定與被愛?
也相對地,是不是對方也必須要達到我的期待,我才覺得對方夠好、才願意給予肯定、才覺得對方有資格被愛呢?
 
接受一個人,
不代表要變成他;

不代表要去滿足他
不代表要任由他擺佈
不代表要無怨無悔地付出
不代表要去承擔不屬於你的責任
不代表要去扮演他希望你擔任的角色。
這樣的「接受」最需要勇氣是:
「我是否不再期待他必須成為我的期待?」


如果我們講到過去那些不愉快,
無論是傷害、背叛過我們的前情人、讓我們感到挫敗的父母、讓你失望的朋友,
當我們描述起這些人曾經對你做過的一切,內在並不會出現強烈的情緒起伏、不會把一切的錯都推到他們身上、再次碰到面也不再這麼地憤恨不平,
那麼,我們除了開始「接受這個人」之外,也開始學會「接受自己」了。
 
所以,學會去接受,也是讓自己獨立的啟程,
當我們接受對方有自己的生命道路要走、沒有義務要讓我們「覺得自己很好」的時候,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事情了。
接受對方無法滿足自己的期待,
也接受自己無法成全對方的期待,
進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吧。
 
他有自己的課題、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有自己面對感受與情緒反應的模式,
如果你願意接受對方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再期待彼此要去滿足彼此時,
那麼,你也就能接受自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完整存在。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