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自我犧牲不是美德,是我們的選擇


自我犧牲不是美德,是我們的選擇。
 
無論是基於什麼理由而犧牲,我們都不能否認的是,反覆地犧牲會被視為理所當然。就像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也不可能會知道父母親犧牲了多少時間與心力來撫養我們與愛我們。對嬰兒來說,被餵養、被愛與被重視是理所當然的。直到我們長大了,才知道父母當時可以有別的選擇。也因為這樣,你不能責怪他們的理所當然,因為他們不曾經歷過、因為他們的理所當然是你給的、是你一手打造出來的、是你為了滿足與填補自己的某一種需求而創造出來的。

如果你對於這樣的犧牲感到不平衡、痛苦與憤怒,你可以就此抽身、離開這樣的關係與環境。但如果你始終不清楚自己「為何而犧牲」,你還是會創造出下一段不平衡的關係、在關係中繼續剝削自己、不尊重自己,因為你早已習慣透過這樣犧牲的方式讓自己獲得滿足,你走到哪裡都將是如此。

找到一個對象、進入一段關係、自我犧牲、感到不平衡、委屈憤怒與悲傷、忍到最後爆發、離開這段關係與環境。然後再找到(吸引到)下一個對象,繼續重覆這樣的關係、輪迴再輪迴。
 
我們在關係裡選擇扮演犧牲者的角色、同時也要求大家對於我們的選擇滿懷感激、逼迫大家歌頌著我們偉大而壯烈的選擇。但我們之所以選擇犧牲,往往是因為我們害怕失去。這樣說起來,他們為什麼要感激你的害怕?為什麼要歌頌你的害怕呢?
 
我們因為害怕失去而選擇犧牲,但在那一刻,我們已經失去了最重要的自己。犧牲往往能暫時維持關係的和諧,但我們心裡很清楚,我們在干涉對方的成長課題,同時也抗拒讓自己獨立。
 
為什麼你要選擇犧牲呢?不犧牲會怎麼樣嗎?
不犧牲,會失去嗎?選擇犧牲就不會失去嗎?

你可以因為各種理由而選擇犧牲,這樣的選擇可能是出自於愛,成就感,責任義務,抵償罪惡感,渴望成為一個好人,對人生無所謂的態度,討好,改變對方。但你必須很清楚的是,你每一次選擇犧牲,也就是又一次地把自己剝削給他人,剝削到最後,你就不見了,你就不能期待有誰能再看到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