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粗心大意」背後的「被遺棄」


有關於「粗心大意」、「忘東忘西」這些事。

通常在生活上經常性地丟三落四、常常掉東西,並形容自己是粗線條、大喇喇個性的人,回顧過去,都會找到有一塊是「長期被遺棄、冷落、忽略」的經驗。

那些經驗有可能是本身在童年時期就被棄養、寄養、或是情緒被漠視、長期不被重視。


不會有人剛出生下來就會意識到「我不重要」,但在某種感受經歷長期「被遺棄」的過程當中,我們就會把自己的感受縮小、甚至把我們的一切縮小。長久下來,當我們必須面對「再度被遺棄」的那一刻,因為已經做好了「自我貶低」的價值建立,便可以避免掉同樣的悲傷或憤怒。


個案A是個女孩,她是個眾人看來健談又好相處、隨和的傻大姊,而她不只在工作上容易忽略掉許多細節之外,生活上更是讓人擔心 ── 員工識別證不見、找不到手機、錢包不知道放哪裡去,身邊的朋友經常為她捏一把冷汗,但她還是能夠保持一貫看似樂觀、無所謂、丟了就算了的態度。我問起過去的家庭,才得知她的爸爸在她小時候經常看見爸媽吵架,最後爸爸選擇離開這個家,雖然父母並沒有離婚,但她確實感受到被「父親」遺棄了,在她的成長印象當中,對於父親是非常陌生的。


這樣的經驗讓她「自我貶低」,讓她潛意識中認定自己在父親眼中是沒有價值的,而「父親」對應到的是陽性能量,也就是我們對於現實生活與生存範疇的一切:金錢、工作、生活必需品、權力、尊重、被認同等等,反映出她為什麼常常會把這些東西遺漏、忘記、不重視甚至弄不見。

個案B是個讓人難以親近的男孩,他看似冷漠、沉靜,盡可能讓自己不被注意,在生活上也沒有太執著的目標或物質慾望,雖然他也承認自己是個常常忘東忘西的人,但較低的物質慾望也讓他的得失心沒那麼重。他把自己和物質都給縮小的背後,出自於一個若有似無的家庭。他出生沒多久就被父母到處寄養,他從小就得在各個寄養家庭中適應被接受、被接納,只為了求有一張安穩的床、能溫飽的餐食、能夠遮風避雨家。


這些個案都告訴我們,我們會把因為「被遺棄」所產生的「自我貶低」投射到生活上,投射的對象包括我們的手機、錢包、鑰匙、雨傘等等等,好像是告訴自己:如果我們不用如此重視這些東西,哪一天它們要是不見了,也可以不用那麼焦慮或難過。所以你的鑰匙因此常常不見、身分證常常補辦、雨傘常常換新、東西常常沒帶等等,都是因為你覺得「自己」一點都不重要。

與其時時提醒自己要細心、謹慎,為自己貼了多少張MEMO紙在你的電腦桌或門口,但請先原諒── 原諒當初把你給遺棄的那個人,或是漠視你情緒的他們、忽略你的那些人。最重要的是,原諒自己是如何漠視自己、自己是如何遺棄自己、自己如何地不尊重自己。


你要貼的MEMO紙只有一張「我是有價值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