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蘋果日報〉靈數骰子占卜 後腿女指數

中國網路用語「後腿女」意指玩遊戲的時候不記攻略,只會耍萌、要裝備的女生,專扯隊友們的後腿,想知道你是不是個後腿女嗎?來玩陳豪兒老師的靈數骰子占卜吧!
報導╱張家瑋 圖片╱資料照 原文: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supplement/20150330/36464524

















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是因為愛才有責任,但責任不能代表愛


因為責任而付出的種種,常讓我們感受不到愛。
 
如果你覺得你做得再多、對方都感受不到你的愛,反而還一直透過各種方式跟你討愛,那是不是因為,你已經把對方當成一份責任、而不是只是純粹愛著他們了呢?
也有可能,當你開始純粹地運用自己的方式愛著他們時,他們卻不接受、不領情,那是不是因為過去你已經習慣把他們的責任扛到自己的肩膀上了?然而現在你只是純粹愛他們、不為他們負責任,他們當然無法接受。
 
如果你愛著他們,你能做的,就是用你的方式繼續愛他們,而不需要自告奮勇地去扛下他們的責任,包括他們的工作、他們的經濟生活、他們的孤獨感、他們的沒安全感等等。
 
因為「愛」是如此無形且自由流動的,但「責任」卻是有形並有約束力的,當你「用責任來愛一個人」,你為他做的一切,也就約束了彼此的關係,兩個人的互動就變成了「好像我一定要這麼做,才能代表我愛你」。
 
這也就是為什麼「愛」讓人感到疲憊、有壓力、讓人感到不平衡,因為我們都太習慣去證明愛的存在,硬是把這麼無形的天性給形式化,就變成責任了。
 
我們做了很多很多來證明我們的愛,
就像塔羅牌權杖10圖中的這位男子,為了證明,他扛下許多責任,不僅僅是他看不清楚回家的路、大家也看不到他的長相,大家都看不到他最真實的樣貌,大家只看到「他=責任」,自然就再把責任丟給他了。
 
是因為愛才有責任,但責任不能代表愛。
 

 

2015年3月28日 星期六

毋須證明



當你越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深知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些事,
你就越不容易被外界環境影響心情,
你就越不需要去向外界證明你做這件事的價值。
 
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越毋須證明給大家看。
如果你夠有料,你不用多說,時間久了大家就會看到,
如果你料不夠、也不願意學習,只是一再表演、用華麗的服裝來掩蓋自己,最後你得到的批判絕對會比拍拍還來得更無情更用力。
 
記得你做的任何事,純粹都是為了你自己,
無論是出於自身的需求需要被滿足、無論是出於自爽還是你的天性使然,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答案終究要回到自己身上啊。
不是為了向誰證明你有多行、多有影響力或是多有愛,
你越想要向外界證明的那個自己,其實是越虛的啊。
 
加油,期許自己更為自己負責任吧。


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認領過去的自己,重新回到你的生命


你一直在等待有誰給你一個擁抱,
卻忘了心裡面那個受傷的自己,他也在等待你的擁抱。
他眼見你不斷跟外界尋求安慰、尋求肯定與支持,
他很孤單你知道嗎?
他可能是三年前那個在職場上受挫的自己,在那之前他充滿熱情,
他可能是五年前那個被拋棄的自己,在那之前他充滿愛的能量,
他可能是十年前那個累垮的自己,在那之前他為生命認真奮鬥。
他們都在生命的某一刻跌倒了,
但你不喜歡他,因為他太脆弱、太愛付出、太衝、太死腦筋,
他們一直待在原地,等你重新去認領他們,告訴他們:
是的,我很脆弱,但這就是我,
是的,我很愛付出,但這就是我,
是的,我太衝,但這就是我,
是的,我死腦筋,但這就是我。
然後接納他們重新回到你的生命。
最令人難過的是,連他們自己的主人,都拋棄自己了。


我們為他人做的一切,都是出自於愛,而不是期待被愛。


能夠讓愛自由流動是最美麗的一件事。
因為愛,我們願意去改變、願意付出,
因為愛,我們創造新生命,我們願意負責任,
因為愛,我們讓生命充滿熱情與動力,
因為愛,我們更有勇氣活出真實的自己。
這一切都是因為愛,是我們的天性。
 
只不過,從小到大,我們接收到的訊息是:
「你要乖我才會愛你、你要聽話我才會愛你、你要夠付出我才有辦法愛你...」甚至是威脅的口吻對我們說:「你不乖我就不愛你了、你沒賺錢回來我們都活不下去了還敢說愛、你沒有成就就沒有人愛了、你長這副德性誰會愛你啊......」所以「我們要達到某些條件才會得到愛」,我們的環境從小就這麼灌輸著我們。
 
這讓上面提到的那些、因為愛而誕生的種種,也全都反過來了:
我改變自己的外在,為了讓大家更愛我,
我對喜歡的人用心付出,希望他能更愛我,
我為家庭努力賺錢打拼,只希望能得到家人的愛,
我對小孩細心照顧,期待小孩長大能夠愛我,
我必須要表現勇敢與熱情,身邊的人才會愛我。
 
有些女人可能花了一輩子的時間為愛人付出、為家庭負責任,打造一個看似完美的家庭,期待著充滿愛的幸福生活,最後老公外遇了、孩子都在為自己衝刺時,才發現家是空的,自己也是空的。
有些男人可能花一輩子的時間都在賺錢奮鬥,只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沒想到最後妻子不再愛他了,要離婚還要贍養費,而兒女送到國外也都沒再回來了,這時候的他就像被抽空,沒有動力可以奮鬥下去了。
一開始的理想都是美好而脆弱的,
我們將自己的期待與憧憬建構在某個人與某些人之上,
倘若那個人改變了、倘若那些人消失了,
我們的期待與憧憬也將碎落一地。
 
我們那麼地努力,只為了能夠得到愛。
努力到最後有一天發現,當我們累了,無法再付出了、無法再為誰負責任了的時候,那些人好像就不再愛我們了,關係就不再像以前美好了。
我們失落,我們傷心,我們憤怒,我們憎恨。
所以我們開始指控、責怪那些不再愛我們的人,
我們開始寫下愛的悲劇,把那些不愛我們的人、背叛我們的人全都寫進來。讓自己活脫脫變成一個沒有愛的人,因為沒有人會愛一個到處怪罪他人的人,我們自己也不會愛那樣的自己。
 
但如果我們能體會到:
「我們為他人做的一切,都是出自於愛,而不是期待被愛。」
那麼,這些悲劇所帶來的傷痛,是不是也都能降到最低了呢?
 
最後你會發現,你根本就不用做什麼,
會愛你的人,就是會一直無條件地愛著你,到永遠。
你因「自然而然做自己」而得到的愛,是最真實且雋永不變的。
你只要讓心中的愛自由地流動,
讓愛不被任何形式與條件拘束,讓愛不被壓力與責任牽絆,
你會為自己愛人與被愛的天性感到無比驕傲。


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你憤怒的那個對象,只是反射出你醜陋與黑暗面的鏡子罷了

 
我們會如此憤怒是因為我們自卑,是因為我們看見了鏡子裡那醜陋、不被愛的自己。人往往會將自認為個性中「醜陋、黑暗、不應該、不被愛」的那些面貌給隱藏起來,就像是我們會透過衣著和化妝來遮掩自己最不滿意的身體部位是一樣的意思。
 
就好比說我講話偏慢,但在這樣講求速度的社會、以及在我過去的經驗養成的價值觀裡頭,「講話慢」是不應該的、是不被肯定的、不被重視的,所以當我被直指出「你講話好慢」的時候,就會連結到我的自卑,然後我會對說這句話的人發脾氣、反過來攻擊對方(這裡的攻擊泛指所有形式,包括冷戰)。但對很多人來說,講話慢這樣的事實根本不代表什麼。也相對地,當我用「講話慢就等同於不會被肯定」的標準來看待自己的時候,我也不知不覺會用類似的標準來評斷他人(很有可能會投射在講話太快的人身上,批評他們的不好)。
 
自我接納度低的人,無論接收到類似像我剛剛提到的「講話慢、學歷不高、長得不好看、不會做事、錢賺得不夠多、沒什麼成就、情緒化、個性不好、廢柴」等類似的批評時,只要先反過來攻擊對方,絕對比當下承認自己的自卑、表現自己的脆弱還來得簡單容易。
 
當我們心裡面被植入越多的「這樣不應該、那樣才是對的、這樣很低賤、那樣才高尚、這樣是失敗、那樣是成功、這樣不值得被愛、那樣才值得被愛」等類似這樣「二元化」的標準時,我們的生活也會充斥著越多的自卑與憤怒,這些自卑與憤怒的累積,也會打造出一個充滿歧視與瞧不起人的社會文化,甚至蔓延進愛與家庭的關係。
 
別把「自我接納度低」講得好像都是他們的問題。如果你不「打從內心」接納自己現階段的一切,那他們就成功地擊垮你了啊。

所以,親愛的,無論你的學歷高或低、成就高或低、收入多或少、長得好不好看、成績高或低、做事效率好不好、聰明或笨、敏感或遲鈍還是動作快或慢,這些完全無法衡量你的價值,能決定自己價值的只有你自己。如果你對他們衡量你的方式感到憤怒,也就意味著對方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你不滿意的自己。那,是要改變心態、還是付諸行動呢?總之,就對自己的憤怒與不滿意負責吧。

 

2015年3月15日 星期日

所以,你在反抗的是誰?


你為什麼反抗?

他們常常說你可以怎麼做、他們說你應該要怎麼改變,
他們說得一副好像自己是對的、你是錯的,
或是說得好像他們自己沒有問題、而你問題很大。
你感到憤恨不平、你責怪他們、抱怨他們,
因為他們讓你的生活陷入了你不想面對的困境與自卑,
無論他們對你說了什麼、觸動了你什麼情緒,
你想反抗,因為你很不爽。

反抗是有道理的!
但無理的反抗,就只是情緒化的表現。

我們反抗某個人、某個體制或某種價值觀,是因為我們想要過得更好,
我們反抗,常常是為了創造新的契機,或是保護我們珍愛的生活與文化;
但很多時候的我們,反抗,只是為了維持現狀、不願意離開舒適圈,
還更多人的反抗,是為了逃避自認為解決不了的問題。

你跟每個愛你的人反抗,
最後每個愛你的人都離開你了,
你終於沒有對手了、沒有人要改變你了,
你只剩下自己一個人。

親愛的,
只是因為對方讓你「自我感覺不好」而反抗,將浪費了你一生的力氣。
你的反抗,讓你距離你的理想生活更接近了呢?
還是你的反抗,反而讓你跟「你想成為的自己」變得更遙不可及了?

所以,你在反抗的是誰啊?


2015年3月14日 星期六

沒有計畫的人生


沒有計畫的人生,是勇於冒險還是混吃等死?
有些人雖然沒有計畫,但他們願意接受人生的各種挑戰,
他們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熱情、躍躍欲試,
因為沒有計畫所以什麼都可以做,讓人生變得多采多姿。
但這世界上有很多人的「沒有計畫」跟混吃等死沒什麼兩樣,
然而,有計畫卻沒有執行力,其實也差不了多少。
 
那一些沒有計畫的人生,
等於把自己的命運交託給他人、交託給社會與環境來決定,
讓外在的一切來控制你的生老病死、來控制你的生活品質。
你過得不好、你鬱鬱不得志、你每天唉聲嘆氣,你最終也只能責怪與怨懟,
只因為你對你的人生沒有計畫,不爽也只能在鍵盤上敲敲打打,抱怨發洩。
這些人的內在需求著重在於「他們要怎麼滿足我」?
而不是「我要怎麼讓自己過得更好」。
 
另外一些,有計畫但沒有執行力的人生,
等於把自己的命運交託給了恐懼、交託給情緒來決定。
因為害怕自己一旦做了A就會失去B、害怕失敗、害怕被比較、害怕被批判,
所以乾脆拖延、無為甚至擺爛,想了很多最後什麼都沒有做、什麼都半途而廢,
比較起「失敗了就都沒了」的挫敗感,「因為光說不練而被批評」好像比較能承受。
「那不如什麼都不做,或是只做一點點就好」就不用面對失敗與自卑了。
到了風燭殘年,有的只剩下病痛的時候、什麼計畫也不能做的時候,
才會發現,當初害怕的失敗,也不過就是如此。
 
計畫不只是為了生存,也是為了給自己更好的生活。
你可以選擇沒有計畫地去冒險、去玩、去愛、去分享、去學習與經驗你的人生,
你也可以有計畫性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有計畫地實踐夢想。
無論有沒有計畫,都是一種選擇,但無論是哪一個選擇,都要自己為結果負責任。
請選擇。

2015年3月10日 星期二

關於抱怨,你應該知道


並不是說找個人抱怨完就可以不用跟當事人溝通了。
當我們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常為了不想與當事人起衝突(雖然是遲早的事),我們就會選擇與第三人抱怨。
只要是人都會抱怨,但在這樣「抒發」的過程中,有幾件事情是我們要先弄清楚的:
 
1. 知道自己純粹只是為了紓發,但問題是自己要解決,聽你抱怨的人沒有義務要給你任何回饋與建議。
2. 不同的人就算面對同一個事件與經歷的反應都不會一樣,你的情緒自己最了解,沒資格要求他人要有你有一樣的情緒反應。
3. 感謝聽你抱怨的人吧!再熟的朋友、同事或親人都沒有責任要接受你的負面能量。這不是他該做的,表達出你對他的感謝。
4. 沒有誰能當你的傳聲筒或溝通的橋樑,那往往會讓你的抱怨被第三人扭曲成其他訊息,造成與當事人的問題更難被解決。也讓你永遠學不會如何溝通。
5. 在抱怨的過程中,也不妨問問自己「那我希望這段關係變成怎麼樣?」,釐清自己在這段關係中的核心需求、要或不要、能與不能,對於後續的溝通會更有幫助。
6. 如果你一直在抱怨一樣的事情,意味著你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外,也反映出你對這個問題的某個環節(能滿足你內在的某塊空洞)已經上癮,所以根本不是真心想要解決問題。
7. 情緒抒發完了,不代表問題解決了。你還是要在短時間內與當事人溝通解決問題。時間拖得越長,越容易被其他事件累積出更多不同的情緒,讓問題更複雜。
 
人不是神,人都有情緒要發洩,但無論是透過什麼樣的形式發洩,問題都會在那裡等你,不會因為你抱怨完、大吃大喝完、旅行回來之後就被解決了,所以發洩完情緒了,然後呢你要怎麼做呢?

2015年3月7日 星期六

終究沒人能滿足你的期待

 

所有的憤怒與怨恨都是來自於期待。我期待你了解我、安撫我、陪伴我、支持我...這些期待很正常,完全沒有任何不對,任何形式的關係本來就是為了滿足彼此的需求而建立的,但不代表,對方有責任與義務要滿足我們的需求。
 
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滿足我們,再加上年紀越大,我們就越要塑造自己很獨立自主、不需要依賴他人的假象,所以有很多的期待,我們會藏在心中不願表現出來。當我們的伴侶、家人或好朋友沒有發現我們藏在內心的期待(更別說是滿足了),我們就會失望,這樣的失望像是累積點數,集滿點數可以換得憤怒與怨恨。
 
更多的情況是,我們自認為對方是有能力滿足我們的期待,但對方好像故意不給我們、故意要把我們丟在角落、冷落我們,我們就會在心裡不斷嘶吼:「你明明可以給我為什麼不給我!?」那憤怒的情緒會來得更快更兇猛,馬上吞噬我們的理智,許多關係的慘劇就是這樣發生的。
 
憤恨是所有關係中殺傷力最強大的武器。憤恨會破壞愛情、美滿的家庭、多年的友誼。而這樣的情緒追溯到源頭,還是因為我們的「某種需求」不被滿足,但那一份需求,只能由對方來給你嗎?

倒也不是說什麼需求都非得自給自足不可,那人類就不用交朋友、談戀愛與成家了。而是我們要在憤怒的情緒吞噬我們甚至傷害他人之前,能還有理智去思考「這份需求」是來自於什麼樣的失望?去思考對方的責任與義務是要活出自己的人生,還是要把你的需求當成第一優先?有一天你會發現,你對某人有多失望、多憤恨,對自己也就有多失望多憤恨。恨自己為什麼不能滿足自己、恨自己為什麼不能愛自己。
 
在我們還牙牙學語的時候,這份稱之為「失望」的空洞早就出現了。無論你現在跟父母的關係多好多壞都一樣,我們在人生中第一個失望的對象,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小時候的身心理需求全都有賴於父母來滿足我們,但無論父母有多努力,他們都不可能完全滿足我們。還不會走路的我們對於這種「不被滿足的感覺」也不知道這就叫作「失望」、更別說能夠自給自足了。所以,我們從小就開始幻想、開始期待外面的世界會有人出現──來填補父母當時無法滿足我們的期待,而那個「外面世界的人」通常都是我們終其一生想要找到的伴侶。
 
現在你也該知道了,父母不是神,你把父母帶給你的失望投射到外在環境的那些人,無論是你的愛人還是摯友,他們也都不是神。情感上的各取所需是人性,但你把所有需求都期待外界來滿足你的時候,那麼無止盡的失望與憤怒,將會帶領你和你經營出來的關係走向破滅之路。
 

2015年3月5日 星期四

你愛他?還是你需要他?



「需要」常常讓我們出現「愛」的幻覺。
他需要你,不見得代表他愛你,
也相對地,你需要他,也不代表你真的愛他。
 
要怎麼區分這兩種感受?
 
如果他今天無法滿足你的情感需求了,
例如,你希望他支持你的決定、你希望他能給你生活上的建議、你希望他能照顧你的家人、你希望常常見面、你希望他多講一點甜言蜜語或逗你開心,或是,你空虛寂寞的時候需要他的陪伴,或是,你希望跟他天長地久只是因為他能讓你舒服任性地做自己。
如果有一天,不管是因為他變了還是病了,導致這些條件都無法再滿足你的時候,你就無法再愛他了。那麼,或許你「需要這樣的關係」大過於你「愛這個人」。
 
「你愛我什麼?」
「我愛你的幽默,我愛你總是能讓我發笑,我愛你很有責任感,我愛你很願意了解我,我愛你的細心與浪漫,我愛你對我家人的付出。還有好多好多。」
「那如果我不再是你說的那樣了,你還會愛我嗎?」

愛,我們誤解這個字多久了?
好像要達到什麼樣的條件才算是愛?
好像要滿足我們的需求才是愛?
好像我們給予愛的同時也期待換回什麼似的?
如果得不到愛,我們就會痛,我們就會孤單難過,像是被掏空了一樣,然後去找下一個能夠「填滿」自己的人。
 
愛的本質是不會痛的,
只有當我們的需求無法被填滿,才會感覺到痛。
 
那愛的感覺又是什麼呢?
愛是,無論這個人怎麼樣,你都愛他。你會為了他的快樂而快樂,看見他的幸福就覺得很開心了。跟你有沒有什麼付出、跟他有沒有什麼回報,沒有任何關係。

所以,你愛他?還是你需要他?
如果你付出的「愛」常常把人逼得喘不過氣、讓人充滿壓力,那麼你釋放的不是愛,只是你的「需要」。
 

2015年3月2日 星期一

蘋果日報〉生命靈數占卜:年後轉職 注意事項

新的一年對很多想跳槽的上班族們,無疑是個新開始,換個環境、換個氣象,但轉職要注意的事情很多,快來玩陳豪兒老師的生命靈數占卜,看看想跳槽的你需要注意什麼吧!
報導╱黃丞清 圖片╱資料照片 原文: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supplement/20150302/36412395


【測驗開始】
將你的出生「月」、「日」拆成個位數,進行加總至剩個位數字為止。 
例: 
11/25出生,即1+1+2+5=9,靈數為9 
03/28出生,即0+3+2+8=13,1+3=4,靈數為4 
09/19出生,即0+9+1+9=19,1+9=10,1+0=1,靈數為1 


2015年3月1日 星期日

看到你過得這麼不好,干我屁事


如果要看到你過得不好我才會開心,
那我也是可悲之人,
只是證明了我的心還是被你控制著。
 
回頭吧!期待有一天你會發現我還在這裡等你;
去死吧!期待有一天命運會報復那個背叛我的你;
知道錯了吧!期待有一天你會知道,沒有選擇我是錯的。
 
「看到你過得這麼不好,我也就放心了。」類似的台詞我們很喜歡在分手之後、任一段感情的結束之後大放厥詞,
只是,如果對方過得比我還好、比我還更幸福呢?是不是也就更加證明了自己果然不值得被愛、更沒有價值了吧?
「原來,你選擇離開我是對的,因為離開我、你可以過得更好。」我們必須要在夠認識自己過後,才有機會得到這番醒悟。
在那之前,對方過得越是慘澹,我們就越是感到欣慰。
就像是空洞的自尊被豢養了一樣。
 
「剛開始分手的時候,我希望他過得不好,到時候他可能會想到我的重要,畢竟人都很犯賤,失去了之後才懂得珍惜。但現在分手一年了,上次我朋友傳他的臉書po文給我看,他說『看到我過得不好,你就開心了吧?』老實說我看了反而更生氣,他憑什麼覺得自己重要到自己能影響我?你現在過得怎樣干我屁事,少臭美了。」
  
如果沒辦法祝福對方幸福快樂,
那你能做的也只有過好自己的人生。
對方過得好不好,都已經跟你沒有關係了,
你過得好不好,也不需要證明給他看,他也不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