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來攤牌吧〉揭開你的2017年運勢關鍵字!


已經到了2016年底,回頭看看自己寫在臉書與行事曆上那些對未來的期盼,一年要過去了,你發現自己有一些不一樣了嗎?還是你又會在今年寫下同樣的期盼呢?準備揮別2016的「隱者」牌帶給我們的自我省思與些許的鬱悶,我們必須整裝待發,2017年我們緊接著要迎接的是象徵著改變與顛覆的「命運之輪」,也意味著大環境正以我們意想不到的速度與趨勢正在變革,你我都必須跟上,別無選擇。而這充滿變動的一年,你知道你要把力量放在哪裡嗎?你要改變的是你的心境、還是行動?在心中默想著對未來的盼望,從A-E選一張牌,揭開你的2017年關鍵字吧!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關於寫書、追求夢想這一路上的負能量

老實說,寫書現在已經變成我最害怕最害怕的一件事情,也變成我現在最不想跟人提到的話題。以前多渴望能有自己的出版物,但自從去年年底與出版商簽約之後、真正有這樣的機會時,卻發現自己一直再拖延,每天規定自己一定要寫幾千個字的結果,就是在電腦前面焦慮到想死,尤其每當打開word腦筋一片空白的時候,你真的只會看見自己的無能。在寫的過程中也會發現自己知識不足的部分,變成要花很多時間去閱讀、蒐集與整理更多資料,明明是很正常的過程,卻也會讓我懷疑是不是自己還不夠資格出書?像我這樣的人生經驗到底能帶給人什麼?我憑什麼?我把這一切的機會都歸因於我有一個好老闆提攜、只因為我運氣好罷了。

我當然也想過,既然機會來了不管怎樣就要好好珍惜與把握、不讓那些看好我的人失望、不要讓自己失望,所以不時會要自己振作起來,但這樣的意志力總是撐不了多久,每天給自己設下的標準因為自己達不到而一再下修,最後一天寫不了幾個字,最後連word都不敢打開。我太容易放過自己了嗎?但身陷在那樣的反芻思考裡,如果我不放過自己,在那時候寫出來的東西只會是沒有靈魂、空泛的文字組合。


想太多的結果就是耗弱自己的熱情與行動力。尤其我在寫的是身心靈的書籍,雖然是塔羅牌與生命靈數的教學書,但風格又偏向心靈,而在心靈產業工作與進修的人都知道,我們不能給我們沒有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好幾年來我始終期待可以達成的目標,怎麼真的做起來這麼痛苦?因為這過程中,要面對自己太多的不足、與對自己的不滿。這過程好像沒有人可以聊,因為大家只會看到「你為什麼不動?」「你也寫太慢了吧!」「你不要再給自己找藉口了!」「不要想那麼多,做就是了!」這些我當然知道啊。


只能說,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我一直在學習著與各種自己共處著,那沒自信、無能、焦慮的自己,卻一直很執著想要找到答案的自己,同時也是懶惰又厭世的自己,還有那個,還有一點愛、還願意無條件愛人與付出的自己。


尤其在媽媽生病之後,進度嚴重停擺,我選擇花更多時間回去陪伴她,我不能也不會怪她,因為這是我選擇的。只是常常會因為這些挫折好想放棄,卻又覺得這時候放棄了的話,我的人生到底還能幹嘛?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在追求目標的道路上感到害怕了、停下來了,不知道該如何前進,也不敢想像未來,讓我知道一下好嗎?讓我知道懦弱孤單的不是只有我自己一個人。


其實,距離一開始的"nothing"到今天的"something"也走了好長一段路了。而我只是需要抒發一下,這是我的使命,我還是會繼續加油。

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

來攤牌吧〉一個人也能過得很好?你真的享受獨處嗎?

  一個人旅行、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吃飯,有時候我們對「獨處」感到著迷,是因為獨處象徵著可以如實做自己的時刻,畢竟我們每天的生活都要面對各式各樣的人,好像要戴上各種面具,學會回應、滿足、討好與陪笑,多渴望能擁有「一個人的時光」可以讓自己卸下面具只扮演自己、好好休息並取悅自己。但獨處的時光所帶來的各種感受,寂寞、空虛、無聊到胡思亂想,有時會連帶著情緒把我們給吞噬掉,或是讓我們更加排斥人群。你真的有那麼喜歡獨處嗎?還是你只是累了想休息?你堅信自己可以一個人過得很好?還是一定要有人陪伴呢?從A-E選一張牌,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夠享受獨處吧。




2016年8月11日 星期四

有力量去選擇成為一個溫柔的人


還是要繼續做能累積能量的事。
最近接塔羅占卜的case變多了,也確定九月開始每週三會回到塔羅事典值占,
生活上有很多sign都在告訴我要回到這條路上。
土星回歸可能就是在告訴我這是我的責任與使命,
縱使我一直沒有特別想當一個占卜師或幫大家解惑的人,
我只是對塔羅牌、命理、心靈與心理學一直都很有興趣,
無論我走到哪裡,生命一直把我往這個方向推進,
我想是有什麼我需要去接受的。
未來也請多多指教了。

最近實在很容易感到疲累(不是一直都這樣嗎),
搭捷運回家路上都會告訴自己「回去之後要早點睡」,
但回到房間之後就不知不覺摸到半夜三點。

不知道是房間本身的神秘力量還是月亮帶來的氣場,
回家之後往往就會湧現各種情緒,接著就捨不得睡了。

最近看了蔡嘉佳寫的《親愛的我》,
看書一向看很慢的我,在兩週的時間內就讀完了,
兩個禮拜是我看完一本書的最快記錄。
裡面寫的,是關於她250天的憂鬱症日記、關於她的生命、關於精神疾病、關於這個社會看待精神疾病、關於愛與陪伴。
現在的孩子們文筆都好棒,蔡嘉佳才21歲就能寫出這麼深刻的字句,
內在的狂暴時常就在她的文字底下被馴服,
有時在捷運上翻閱要忍著淚水。

一直提醒自己成為一個溫柔的人,
但生存這件事一點都不能溫柔,我們常常為了生存不自覺地苛刻、冷漠、時而無情甚至殘暴。而我們也不自覺地這麼對待自己。
無論是外在環境的殺傷力太強還是自己先天體虛的問題,
也或許是因為,我就是一個脆弱又不堪一擊的魯蛇,實在太敏感、太容易受傷,
也是因為受過了某些傷,就更渴望溫柔、更能體會溫柔的價值,無論是對待自己或是任何人。就像蔡佳嘉在書中提到:「憂傷會使人溫柔,然後溫柔會使你能體會別人的痛苦。

我想到【腦筋急轉彎】最後那一幕,
Riley哭著跟爸媽說她想念明尼蘇達州,
最後一家三口緊緊抱在一起,那一幕真的好美好溫暖。

我想說的是,我們能「有力量」去選擇「成為一個溫柔的人」,
是何其幸運的一件事。

寫書,真的很不容易,
每天最挫折的時候就是把word打開然後完全不知道要怎麼接下去寫的時候,
這種挫折感訴說給身邊的朋友聽只會得到白眼,他們會一副「那是你的問題」的表情,就會讓自己更加挫折、就會讓我更加認知到自己選的朋友絕不是溫暖派的,也怪不得他們,畢竟朋友是自己選的,或許是我需要他們那樣嚴格的能量。
在寫書的過程中,實在很難把自己完全閉關起來,
很羨慕那些可以專注在自己的世界、執行力總是很強的人,
而我總是有一堆藉口來拖延這件事,
畢竟生活還是要工作、還是要賺錢、還是想要交際、還是想要與社會連結、還是想要陪伴家人與朋友,還有喜歡的人們,還是想做盡那些能讓自己開心的事情,
隨著生活的起伏喜悲運行著,不變的是自己不斷地在填補內在的匱乏,
而不安全感也迫使我想把一切都抓緊緊的,
可能把某一些線放掉,會輕鬆一點,例如陪伴朋友的時間,或是跟喜歡的人約會的時間,或是大吃大喝的時間,吃甜點的時間,但我實在太貪心了,我什麼都想要。
當找回那些餘裕與專注力,回到電腦前打開word,書寫的過程中也要花時間大量地蒐集資料、搞懂自己當初一知半解的理論,除了用腦之外還要用心。
我還是一直在寫,請大家等等我。

2016年7月14日 星期四

Dear 自私的我


發現自己好像比過去更自卑了一點。

可能是對自我的認知有太大的顛覆,
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總是在照顧他人情緒的照顧者,
把自己放在這樣的位置好幾年了,
最後發現自己才是那個拼命在討愛、不願意獨立、不願意長大的孩子。

我很常提到這個故事:
從小我和弟弟的零用錢就比同學還多,國小的時候,可以說是想買什麼想吃什麼都不用為錢煩惱(但我物欲還好,食欲卻很大,到現在都是)。
然後跟媽媽的關係非常親密。
媽媽當時跟爸爸一起經營機車行,晚上她會先回家照顧我跟弟弟,
她會煮飯會陪我們聊天,我總是在廚房黏著她跟她報告今天在學校發生的大小事。
那時候的媽媽很全能,她會給我零用錢、她會煮一桌好菜、她下班回來會陪我們聊天看卡通。有時候犯錯了爸爸要打我們,她會幫我們講話求情。但說到寵也不至於,我沒寫作業、闖禍也是會被她打。
有一天只有我跟弟弟在家,我發燒頭痛,痛到吃不下飯也沒有力氣走動,
而她跟爸爸都去台北上班了,
我已經忘了我有沒有經過絲毫猶豫,我打電話給她,想叫她帶我去看醫生,
而電話接起的那瞬間,聽到她的聲音,我就哭了。
「我的頭好痛喔......」我哭著說。
她馬上從台北趕回基隆載我去看醫生。

那時候年紀的我根本不會知道媽媽在工作、婚姻與家庭裡承受了多少壓力,
應該是說,到現在我也不是很清楚,
因為我總是在逃避真正去了解她的過去,即便現在的她會一說再說。

在我眼中這麼全能的媽媽,在我國二那一年病倒了,
心悸之外,伴隨著憂鬱症,徹底改變了我眼中的媽媽,也當然徹底改變了我們家。
她昏倒那天早上,我逃家了,
回想起當時的我就非常自私,只顧慮到自己的感受,根本不關媽媽的死活,
我跑去同學C和L的家,分別去感受不同的家的溫暖,
但最後爸爸找到我,我還是得回家。

當時只覺得一切都好委屈,
我的感受沒有被重視,面對的是虛弱的母親、憤怒的父親,我不被允許有任何聲音。
在後面的十幾年,我一直把自己設定在需要去照顧媽媽的角色,
但那只是我「以為」的,
我活在「我被逼迫要成熟點才能照顧家人」的幻象裡,
但事實上,快30歲了,我根本就不懂要怎麼照顧人。
我連經濟獨立、照顧自己都有很大的問題。
當我發現自己根本不是照顧人的料,好像很多結都打開了,包括離開塔羅占卜的工作也是,那些不平衡都是有原因的。因為我根本不知道如何照顧與給予。
但這樣的發現好像不是什麼值得開心的事。
「你不會照顧人」這六個字讓我對自己有了更深的否定。
這六個字在耗弱我的力量,好像在告訴我:「你什麼事都做不成」。

雖然一開始很不舒服,我開始去收下來自四面八方說我有多自私,
無論他們是帶著批判、憤怒等情緒,還是帶著愛告訴我的,我都收下,
然後我漸漸看見了些什麼,
或許在媽媽生病那時候,我早已在自己心裡埋下一種心態,
其實,我沒有辦法原諒她生病了,
即使我知道她很辛苦,我就是沒辦法原諒,
我也沒有辦法原諒那個無法原諒她的自私的自己。

「妳怎麼可以生病?」
我竟然說得出這種話。
我對這樣的自己感到害怕。

關於媽媽指控我的一切,其實都是真的,
就是因為是真的,才會那麼傷、那麼難以接受,
最近常常在問自己的是:我真的是這麼自私、這麼壞的孩子嗎、這麼糟糕的朋友嗎?

這麼自私的我,為什麼大家還是願意繼續愛我呢?

大家都說,學會去接受自己的一切。

而這麼自私的我,真的能夠去愛、值得被愛嗎?


2016年6月13日 星期一

一週年


去年的這時刻,結束了近五年的感情關係。

那一天我打電話給你,一如往常,
對你來說,原本應該也是我一如往常的睡前電話。
但聽到你的聲音,我就哭了,
心裡有聲音告訴我不能再這樣下去。
我幾乎是崩潰似的、大哭、哽咽,說分手。

這首“魚的後代”是我們都很喜歡的一首歌,
有時候難過的時候,我會一直聽、一直聽,
但這首歌實在太悲傷,
我常常不小心就跌進去了,跌進魚兒悠游自在的大海裡。

這首歌說的是:
一個崇尚自由的憂鬱症男孩和女孩分手了,
女孩花了好長的時間,學著去釋懷與紀念這份愛。
幾年後,女孩得知男孩已經死去,就像他嚮往的魚兒一樣,
他已經成為了魚的後代,自由地游向大海。

很慶幸的是,我們至今都能夠關心著彼此,
我們沒有人變成魚的後代。
縱使,我知道你一直嚮往著像魚兒一樣,
縱使,你對我來說也已經游向了大海,
縱使,我總是愛上喜歡大海的魚兒。

或許是因為我也渴望擁有自由的靈魂,
因此我也在持續學習著,
能夠獨立自主卻又不失去這份愛與溫暖。

我一直、一直在練習著。

我還是很常提到你的名字,
提起你的時候我大都是開心的,以及想要守護的一顆心。
像是你未曾離開過。
的確你在我心裡不曾離開過,我們一直就像家人一樣。

這一年,我們都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更近了吧?
謝謝你過去教我的,讓我知道,自己也原來可以這樣無條件愛人。
謝謝你讓我感覺到自己的完整。

我們都會更好的。


2016年6月5日 星期日

這副鬼德性

「因為我很壞,
所以你如果去做讓我不開心的事,
我就不會這麼生氣或難過了,

誰叫我這麼壞,所以你傷害我是我罪有應得。」

我以為我在報復,
但我發現這是自虐式的自我保護。

因為無法接受自己不被愛,
所以就故意展現連自己都討厭的那一面,
可能任性、強勢、霸道、索取、魯小小,
也可能濫情、自私、依賴、縱慾、冷漠抽離,
然後對方不愛了,就可以說服自己說:
「果然,你看吧,你這副德性,誰敢愛你啊?」

最後才發現,
早在當初執著於用各種手段去獲取的時候,
就打從心底認同了自己根本不值得被愛。

病入膏肓啊孩子。


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黑洞


感覺一直都很泛濫,可是不懂得怎麼去思考,
應該說是不願意去思考,
寧可讓自己耽溺在各種情緒裡面,也不願意為自己的情緒負起責任。

當慣了一個受害者,一個依賴的人,一個罪人,一個魯蛇,一個小孩,
可能還沒有體驗夠、還沒有受夠,還沒有演過癮,
因為演這些角色有很多好處可以獲取,無論是外界的憐愛或是自我感覺與眾不同,
所以始終缺乏大聲說出「我要改變」的意願。

雖然太陽跟水星都在雙子座,但都落在雙魚座的宮位,
然後月亮雙魚座,高掛在十宮,情感氾濫到自己都覺得無藥可救。

有一天小綠跟我說:「你好像不允許自己太快樂?」
那時候心裡震了一下,好像,那是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總是在把玩的手段?

回想每當那些幸福快樂發生在我身上的當下,我會讓自己很緊張,
因為我不知道這份幸福什麼時候會離開我?
這些目光、這份成就,還有這個人,什麼時候又會消失不見?
當內在浮現了想要緊緊抓住的執念,就覺得自己好自私,憑什麼抓住誰?憑什麼要他人來建立我的幸福快樂?而我自己又能給誰什麼?想到這裡就深深感到自己的無能。

過去以為自己總是在回應與付出,
一直很用很被害的角度,覺得身邊的人都在跟我索取,
最近看到了,自己其實才是那個索取者,
用「不允許自己快樂」的手段來索取快樂。

然後我有點害怕了,覺得自己好可怕。
好想把自己這樣的黑洞給鎖起來。

自己想辦法填補自己的黑洞吧,
只希望我有那樣的力量能與他抗衡、能不被他給吞噬。


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尋覓愛情的人


"Maybe it's time to be clear about who I am. I am someone who is looking for love. Real love. Ridiculous...inconvenient...consuming...can't live without each other love. And...I don't think...that love is here...in this expensive suite...in this lovely hotel in Paris." ─Carrie
「也許現在該看清楚我是誰。我是個尋覓愛情的人。尋找真正的愛。瘋狂的…麻煩的…耗盡心力的…少了對方就活不下去的愛。我覺得那種愛不在這裡,不在這間豪華套房裡,不在這家巴黎的高級旅館裡。」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嘲笑自己對於這類愛情的渴望。我們連渴望都不敢渴望。就像是凱莉經歷了整整六季的各種戀情,才在最後一集跟俄國人分手時說出了這番話。其實我每次看【慾望城市】都很不喜歡凱莉,覺得這女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又歡又任性,但偏偏我就是這樣的人(由此可知真的很討厭自己啊XD)。所以看到凱莉這樣的自我揭露卻一點都不讓我覺得她很可笑,反而覺得這時候的她好美。

可能因為她是凱莉、【慾望城市】終究是戲,在經歷這麼多戀情之後,她需要去回應現實觀眾渴望覺醒的投射、勇敢追逐自己真正想要的愛這是凱莉這個角色的任務。但如果現實生活有朋友告訴我那就是她想要的愛,我應該會覺得他活在自己的拉拉國裡面。畢竟連我自己也不敢說出這就是我要的愛。在這力求不分男女每個人都得活出獨立自主的意識流裡面,這種瘋狂、少了對方就活不下去的愛,著實是愛的禁忌。但事實是,我卻對這樣的瘋狂感到著迷,或許在那樣的愛之中,有我不曾認識的自己在裡面。

我們都在愛與痛之中看見自己的能與不能,那種被害怕失去的恐懼所折騰、被不安全感給壟罩、變得強勢又索取、自私或抽離、自卑與自我懷疑,還要練習期待落空與失望,當然,我們會看見自己可以多麼無條件犧牲、奉獻,能夠學會信任與接納,那些我們曾經討厭的事物都變得可愛,我們會因為愛而願意改變,然後發現自己可以綻放成不一樣的人。在愛裡面,我們能一再挑戰自己的極限。

我是個尋覓愛情的人,因為在愛裡面,我將是個勇敢的挑戰者。

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我們還不知道他是誰,然後他就死掉了

稍早才在跟讀書會的朋友們討論到鄭捷事件,
其實也不算是在討論,只是聊著,聊說我們要如何讓這個社會、讓我們的愛人與家人,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上能夠是安全、安心的。


然後他就死掉了。鄭捷死了。


雖然每每告訴自己,死刑的廢存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如何從悲劇之中得到一點啟發、得到想要讓這個社會更好的動力、反思自己是如何看待社會上的各個異己、那些所謂的社會邊緣人,以及,重拾我們愛、尊重與關心的力量,哪怕、哪怕只有一點點也好。

但當這一刻發生了、就這麼快地發生了,我有點不知道該怎麼面對現在的情緒。我有好多疑問,老實說也有好多不諒解。
我不敢看民眾對於鄭捷的死有什麼樣的回應,那些在新聞連結底下的留言,我還不敢點開來。有時候可怕的不是台灣的媒體,是閱聽人的回應。


出了這口氣了。然後呢?


因為死刑迅速被執行了、隨機殺人事件被遏止了(?),所以我們能夠安心快樂地踏在這片土地上了嗎?
如果以暴制暴、殺人償命是建立社會安全網最快、最有效、也是人民最有感的方式,那麼,我們期待社會提供的安全感,究竟是建立在「恐懼」還是「信任」的根基上呢?
我不知道鄭捷該不該死,我也不知道他有沒有被教化的可能,但我更想知道的是,若是未來、社會角落中,有人起心動念有了「惡」的念頭,我們還看得到嗎?我們有機會關心到這樣的人嗎?我們有辦法協助到他嗎?


小燈泡的媽媽說過:「我還是希望能從根本,從家庭、從教育,讓這樣子的人消失在社會上面,讓我們的子子孫孫都不要再出現這樣子的人。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是不是要去了解「從根本,從家庭、從教育」哪些環節出了問題,而造就出了當今的鄭捷?
但來不及了解了,因為他已經死了。

老實說其實很難過。這個人他殺死了四個人,讓社會大眾活在恐懼與陰影之中,然後他死了,但恐懼與陰影確實還在。這整個過程、這些死亡,究竟讓我們學到了什麼?讓我們改變了什麼?


在這樣難過的情緒裡我自己也理不出什麼答案。只能期許自己是個更有愛的人。

2016年5月2日 星期一

【盜愛之家】家不在血緣關係裡,在任何有愛的地方


【盜愛之家】是一部講述關於多元成家的電影,是「多元成家」無誤!來自不同家庭、各自乘載著不同傷痛的五個陌生人,在因緣際會下接連相遇。聚在一起的他們決定改名換姓,共組新家庭,並以詐騙維生。爸爸是職業小偷、媽媽是專門騙富家子弟的結婚詐欺師,長子在印刷廠精進偽造技術,女兒為考高中認真讀書,小兒子沉迷電玩卻懷有著遠大的抱負。

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五個陌生人組成的家庭,卻比他們各自的原生家庭都還來得溫暖,每個家庭成員都心繫著彼此,每個人都用不同的方式為這個家付出。他們在這個「破壞與重建」的過程當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感,過著「我的家庭真可愛」的幸福小日子,直到有一天,媽媽的詐騙計畫行跡敗露,也為整個家庭帶來最具破壞性的考驗。

「家」是這部電影的核心,運用時空交錯的敘事方式,對映出五個角色從過去到現在歷經兩個家庭的鮮明對比。換了個名字就好像能夠扮演一個不同的角色並且重新出發,無論是告別了那個在家裡毫無價值感的自己、屈於暴力、性侵、凌虐等恐懼的生活,到失去摯愛的沉痛,五個家庭成員都在過去都以某種形式「被家遺棄」,過去有多痛,對於一手打造出來的幸福就有多珍惜,也相對就有多害怕失去。組成了新的家庭之後的他們,彷彿都在心中暗誓著:「絕對不能遺棄任何一個家人」。



「你有想過自己會過這樣的生活嗎?擔心孩子們的未來、為他們努力。」「生活不就是這樣嗎?」這段爸媽簡短的對白叫人印象深刻。有時候生命是,我們不知道自己究竟擁有什麼,甚至我們不相信自己能夠擁有什麼,但當有一天,某個機會進入了我們的生命,這才發現自己原來可以這樣去努力、去付出、去生活、去愛,這才發現自己原來沒有失去這些天賦。而有一天回頭來看那時的機緣,原來,是自己的渴望所創造來的。

這五個角色最大的共通點:從小偷爸爸把小男孩和長子帶回「家」的時候開始、從媽媽把女兒帶回「家」開始、從爸爸與媽媽的相遇開始,有一股力量牽引著五個人的相遇,那股力量,就是他們各自對「家的渴望」。

透過小兒子在班上朗誦著「我的家庭」,鏡頭不時拉回到過去,交代著這五個沒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是如何相遇、到共組新家庭的進程。這當中固然有許多感人溫馨的對白、卻也有著令人感歎甚至膽顫心驚的角色遭遇,一貫搭配著日本電影最擅長營造出陽光普照、色調輕柔、明亮的清新風格,讓畫面時而和諧窩心、時而卻壓抑感十足。



在爸爸送給小兒子的水晶球裡面有一個家,那顆水晶球也是爸爸偷來的,有一幕,小兒子不小心將水晶球墜落,眼看水晶球就要破碎、裡頭的家就要破碎,所幸最後被哥哥接起來。這一段巧妙的安排開啟了故事的轉捩點,也就是媽媽的詐婚計畫被發現、對方憤而綁架媽媽開始,這一段「家庭可能即將破滅」的轉折,讓各個角色被迫再次去面對「失去」的恐懼。但這次,沒有一個家庭成員願意再當受害者:小兒子決定挺身捍衛他想要保護的一切;「這次換我來照顧妳」女兒也不再扮演著總是被拯救的那一方;大兒子的一句「因為我是長子」彷彿是他的自我救贖,從過去被當成空氣到現在成為爸爸的最佳拍檔,他在這個家找回了自己的價值;這次,曾經失去摯愛與喪子之痛的爸爸,決定扛下「一家之主」的重責大任,為整起事件負責,保護著他「偷」來的家。在這個家庭裡,沒有一個人的轉變是出自責任與義務,而是出自對這個家的愛,對家人的愛。

「重點不是做的東西真不真,而是用的人自不自然。」【盜愛之家】的家,不是典型的家、不是有血緣關係的「真正的家」,家庭成員的工作也都不是社會定義的「真的工作」,包括小兒子一直拿在手上的水晶球,裡面的家也都只是玩具模型,但當這些「假的」表象被摧毀了、破碎了之後,會發現有些真實的本質是不會被摧毀的、是會被留下來的,那是他們對這個家的愛與渴望,是一個最強大、最無敵的團隊。



請支持多元成家!

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各種負面

下半年一定要出書。
也就是說,六月的時候一定要把書寫完。

我一直在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
兼兩份餐廳/咖啡廳的打工,參加身心靈的讀書會與工作坊,寫書、偶爾接占卜,
其實都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學想學的東西,但,卻覺得自己沒有一項做得讓自己滿意。
我不知道要怎麼樣嘉許自己,尤其明確地被他人指出我的問題,就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每一個人的口氣與眼光,都讓我覺得自己是個很糟糕的人。
但沒有人能夠為我這樣的小小情緒負責,
沒有人可以幫我撿起碎一地的玻璃心了,
也沒有人可以給我安慰拍拍了,
只有我自己,可以讓自己好起來。

常常就這麼被人格個性給吞噬了,
既然都做不好,那就不要做了,
就繼續當個魯蛇,繼續依賴別人,繼續放縱慾望,
反正當魯蛇也沒什麼不好。

去年看了半年多的心理諮商,
最後因為經濟無法負擔所以沒有再去了,
我發現我總是緊抓著各種浮木,讓自己能在這社會上生存著。
我一直在練習獨立、只靠自己,卻總是載浮載沉著。

為什麼要獨立呢?
為什麼要成長呢?
為什麼都只能靠自己呢?
每當這時候,我總是想起那一年,
有個很重要的朋友,在面臨人生的重大分離之際,這麼對我說過:
「我們需要那麼多的成長做什麼?」

每當憶起這一段往事,我總是不停地譴責自己,那時候沒能多為你做些什麼、說些什麼。
但我相信你早已經釋懷了,也或許早就忘了我,
也或許你還是恨著。但不管怎麼樣都不重要了。
無意間發現你早已成為了作家,如今第二本書又要出了,
我真的很為你感到開心啊。

「我們需要那麼多的成長做什麼?」
好想問你,你已經有答案了嗎?

或許,我該打斷自己對於尋求這份答案的執著,
因為我相信我的生命有一天會告訴我,
現在我只想要好好度過這段時間,
好好地把書寫好、把工作做好,以及把握陪伴家人的時間。

有時候動情了,卻發現自己不像過去的義無反顧了,
因為很害怕自己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再失去的了。
現在這時候的緊繃狀態,我不敢給我自己失戀的機會啊哈哈。

原本是很開心的一天啊,
怎麼負面情緒又如此高漲?
或許,是害怕失去今天所擁有的一切吧。


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

自我批判的上癮

當我越常在心裡面批判、攻擊自己,
我也會把接收到的訊息轉化成自我攻擊的文字,
因為我的細胞過去以來都是這麼在運作的,
我一直用那些字眼在餵養我的細胞。
如果不是自我批判的文字,我的細胞還不想吃咧。
 
就像是平常吃習慣重口味的人,
如果今天為他端上一碗清湯,
他也要加上許多鹽和味精甚至重新煮過才喝得進去。
 
一個習慣自我批判的人也是這樣的。
一句「你不要這樣做」,我習慣會加工為「你做得很糟糕」、「你爛透了」才有辦法讓自己的細胞吸收。
一句「你快點講重點」,我習慣會加工為「全世界都沒人要聽你說話」、「你最好閉嘴」才有辦法讓自己的細胞吸收。
然後我就會變成楚楚可憐的受害者,覺得不被愛不被認同,覺得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

上次我跟朋友聊到:「其實我好希望得到xxx的肯定。」我說。
朋友說:「她就算肯定你,你也聽不進去吧!」
我想了想,我說:「妳說的對,因為她並不是沒有肯定過我。」
然後我就覺得自己很給洨。因為一直以來我餵我的細胞吃的是有批判性的文字啊。
 
這個社會對重口味的文字上了癮,
我們對自己也是如此。
 
但問題根本不在於大家說了什麼,
在於自己「為何選擇」這樣解讀?在於自己「為何選擇」用這樣的態度去看待對方的訊息?在於自己「為何選擇」用這樣的情緒來回應?
 
因為這當中有太多好處可以拿了。
會選擇自我批判、自我懷疑、自我封閉,還是自憐、自責……到自以為是都好,因為有太多好處可以從中獲得了。
光是去承認自己確實從中獲利的這一點,就需要勇氣了啊!

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Coming back soon.

嘿,我在這裡沉寂了一段時間,
這段時間很多人來訊息問我:老師你還會再接塔羅牌占卜嗎?
我現在可以告訴大家:是的,我會。
現在我已經在找適合的場地空間,期待我的消息吧。

當我走了一圈之後,我知道這是我要做的事情,
不單單只是占卜,包含繼續寫作、繼續與不同的人互動交流。

過去的我封閉了一段時間,就好像得了人群恐懼症似的,
我把與人交流這件事視為耗弱我精力的責任與義務,
我曾經跟身邊的朋友抱怨過:「我覺得我一直在給,每個人都在跟我要建議、要安慰、要答案、要陪伴、要他們期待的回應,或是要我當那個箭靶,我真的好累。」當我越是以受害者的角度看這一切,我就越不願與任何人交流。

事實上,我害怕的不是大家跟我要,我害怕的是「我沒有能力給」。

我變得封閉,我變得不知道該如何與人接觸,
就是因為每一次的交流都會讓我自己看見那個「沒有能力給」的自己,沒有能力給予我愛的人、朋友、家人,以及那些來到我面前的個案們,在每一次的互動中,彷彿都要我去正視那個「無能」的自己。
這份「害怕自己無能」的恐懼緊緊抓住我,它抓了我好幾年了,不僅僅是在我的工作上,更是在我的家庭、人際與親密關係中如影隨形,而為什麼我總是要藉由「給對方些什麼」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與自我價值呢?

去年我曾經因為「覺得自己給太多」而累了,
事實上是「不想再面對那個無能的自己」。
所以我把自己封閉起來,把封閉美其名為「出走」,我以為狀況會好一點,
反而當我一個人的時候,更沒有人可以讓我證明我的存在感與自我價值,
而我的狀況更糟糕了,前兩個月每個人看到我都說:「你的狀態真的很不好。」
我聽了真的很慌張很挫折,因為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
因為當我再度藉由「給對方些什麼」來證明自己的話,我還是會重蹈覆轍、我還是會因為「無法接自己己的無能」而走回封閉自我的這一步。

這段時間,非常感謝很多朋友願意支持我並陪在我身邊,
我知道我不能夠再將自己的力量交託給外界的任何人,我不需要向誰證明什麼,
而我必須先接受那個「無能」的自己。

當我願意說出:「你們要的,我給不起」反而我是在為自己重拾力量,
因為我必須要先給我自己力量。
一個心中沒有愛的人,給出去的愛,不會是真正的愛;
一個無法給自己力量的人,給出去的力量,也都是空的。

當我開始接受自己的「無能」,
非常有趣的是,我對於占卜與寫作的工作,又燃起了熱情的火苗,
因為這些能力,並不是要證明給誰來評判的,即使這個社會是如此在運作,
但我深知不是這樣的。

愛自己,從接受自己「不願意接受」的那些特質開始吧。


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職場,久違的世俗生活,你好

剛開始上班頭兩天,會利用中間休息的一個半小時吃飯、在休息室補眠。爽魯宅日子過了三年多、太久沒有被操了,真的還沒辦法很快適應這麼長時間的勞力工作。

晚班下班一回到家,雖然身體會告訴自己很累、很想睡,但心裡又覺得一回家就洗洗睡隔天就接著上班然後日復一日,這種感覺實在是悶爆了。所以回家寧可賴在電腦前面、寧可像僵屍一樣無腦地刷著臉書,卻也捨不得睡。

最近開始把上班休息時間那一個半小時用來看書(最近在看的是《愛的開放式:給想探索開放式關係伴侶們的全方位指南》,雖然我還不是能夠投入開放式關係的人,但我非常好奇這樣的關係是如何經營的),只希望透過短時間的閱讀,讓日復一日的生活也能獲得一些心靈滋養。

再來也是為了補救嚴重退化的文字表達能力。

看書反而覺得充實一點,畢竟新的工作環境充斥的是頻率完全不同的異性戀男孩們和本來就沒什麼交集的踢,難以融入、孤單的感覺在所難免,有時候會懷疑這是不是自己的問題,應該要更外向、更開放才是?有時候又覺得每個人個性都不同,實在沒必要勉強自己去迎合任何人。

目前比較聊得來的就是跟我同期進去的摩羯座女孩。

店裡有很多主管都非常年輕,上次跟一個同事跟我聊到說:「你看那個XXX,年紀輕輕才二十出頭就當上副店長,工作態度和社交能力都很強,在這樣的環境,鬥志會被激起來吧!」我也的確打從心裡覺得這些主管很厲害,但心裡還有一個聲音是:「但我跟他們不一樣啊」,所以仔細想想自己並不會因為他說的那樣而被激起什麼鬥志。

現在我比較擔心的是自己寫書的時間。之前會想要在下班或休假時間寫書,現在根本心有餘而力不足。然後,覺得跟自己的心好像越來越遠了。

唉呀呀,這是久違的世俗生活啊!

回過頭想想自己當初為什麼選擇這條路,不就是為了能體驗所謂的世俗嗎?親身體驗這樣的生活,也是讓我學習獨立自主的開始啊。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能有機會學做好吃的東西。

水星逆行還剩下五天,要誠實面對自己內在的感受,並謹慎思考這些問題了。

2016年1月12日 星期二

回歸世俗的開始

面對每一個人丟出來的:「為什麼?」
完全反映了我抽流年六宮的倒吊人。

沒有為什麼,只是覺得自己卡住了,想要做點不一樣的事情、體驗不同於過往的生活,但對於舊有的一切,我還是希望能繼續累積著,我沒有想要放棄任何事情。
我想繼續寫、繼續占卜、繼續自我探索、繼續進修心靈領域的新知,我只是換個身份,仍然可以持續發展我的興趣。
回到餐飲業基層,無非也是希望可以培養現實生活的技能,
我一直希望給人的力量是溫暖的、療癒的,無論是透過文字或是語言。如果未來還能透過食物、為他人創造出溫暖而幸福的記憶,對我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一件事。
哈哈,我知道太遠大的,太理想化了,就像我幾年前說要用文字的力量改變社會一樣,
但我一直都沒有放棄啊。

上週與治療師的會談中,我發現我把自己的生活排得如此緊促,跟我的歸屬感有關,
我的治療師很單刀直入,
當我跟他抱怨:「我覺得我把行程排得好緊好忙、我沒有時間。」
他就立刻回應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你在逃避什麼呢?」
我不得不承認我害怕與自己獨處,更精確地說是,我害怕自己不被他人需要,
而這份「被需要」的需求,卻又經常將我壓垮。
因為我從來沒有正視自己其實也需要自己。

新的這份工作,也是考驗我是如何與自己相處的,
尤其是面對許多頻率與過往生活完全不同的人們(而且年紀都好小啊...),
除了與他們學習專業技能之外,也學習如何穩健自己的根、不比較、不自我批判。

也因為爽日子過太久了,才上了一天的班就累垮了啊....馬上就感冒請病假(覺得丟臉)。

有時候會懷疑自己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改變?
好好的日子不過為什麼要去體驗這樣的生活?
這樣的改變是自己想要的嗎?
現在或許沒有答案,但我知道答案絕對不在過去,而在不久的將來。
只要我繼續堅持下去。

輸給任何人都不重要,
但絕對不能輸給自己的承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