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做自己」的「自己」,究竟是何方神聖


我們口口聲聲說要做自己,
但往往我們對於想做的「自己」還是太過表面,
任性、恣意妄為、有話直說、情緒表現在臉上、只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只做自己有興趣的事,總而言之,我們以為「只要憑當下的情緒做人做事,就是做自己」,但事實上,單藉著情緒來決定自己該如何因應外界,才是最容易失去自己的。
 
是人都會有情緒,但情緒不等於自己。
情緒對我們的最大幫助是,他會幫助我們看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可惜的是,我們常常拿當下的情緒來充當「我想做自己」的藉口,
情緒常被拿來作為拒絕成長的最佳盾牌。
我常常問,舒服快樂又自在,才是真實的自己嗎?
在網路上用假名說真話的你,是做自己還是封閉自己?
拒絕與外界互動的你,是做自己還是麻痺自己?

真正做自己的人,他們會有一股感召力,能吸引相同理念與頻率的人們。
真正做自己的人,他們勢必會歷經孤單,但走到終點的那一刻,他們不孤單。

反而是用情緒在做自己的人,
有一天,你會發現,整個世界都在與你對抗,
陪伴在你身邊的人越來越少,
感覺自己像是被神遺棄的孩子,
你感覺到被害,找不到這個世界有自己可以容身的地方。
而你還在想著,不想失去自己,那麼,你恐怕已經失去了。
 
嘿,你說你想做自己,那你說的「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呢?
親愛的,你說你想做自己,那就應該去「做」,不是站在原地不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